北京市到2018年,将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20%以上,未来装配式建筑部品需要量也将大增。当前本市装配式建筑部品市场总体呈“供需两旺”态势,为缓解采购单位和生产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供需矛盾,市住建委加强供需调控和使用引导。2017年9月—2018年3月,本市大部分目录部品企业每季都有空余产能:
2017年四季度:排产计划13.03万立方米,空余产能14.55万立方米。
2018年一季度:排产计划7.115万立方米,空余产能19.32万立方米。
随着部分装配式建筑部品生产企业新生产设备安装到位和原设备升级改造完成,总产能已由上半年的104万立方米增长到目前的113万立方米,可有效保障未来半年的部品供应,另有部分企业仍在拓展扩产空间,预计年底总产能还将有一定幅度提高。
8月底企业申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7年四季度已列入排产计划的部品合同采购量约为13.03万立方米,空余产能约14.55万立方米,总产能发挥近五成;2018年一季度已列入排产计划的合同采购量约7.12万立方米,空余产能约19.32万立方米,总产能发挥不足三成。
按照2017年2月22日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建议》(京政办发〔2017〕8号)制定的工作目标,全市到2018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20%以上,到2020年达到30%以上。
根据行业调研反馈的信息以及常规项目建设的周期推算,本市装配式部品使用量预计在2018年将会有较大幅度提升,考虑施工季节因素,2018年5月起部品使用将逐步进入高峰期。
将继续深入开展行业调研和市场分析,加强装配式建筑部品供需调控和使用引导,缓解采购单位和生产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供需矛盾。此外,市建筑节能建材办还将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制定部品规范化采购和合同备案管理等有关政策,并逐步提升装配式建筑部品认定和目录管理,做好部品产能合理布局和本市现有产能逐步向周边省市有序转移等工作。
装配式建筑,就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子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
北京建筑面积最大的产业化公租房。楼梯、阳台板和扶手、空调板、各楼层的外墙等14大类、6百多种规格、1千多块预先在工厂制好的建筑构件,在现场拼装成建筑面积21万多㎡的。项目采用全装配式建造和装修,更环保、节能、省料,质量也更稳定可靠。
2014年5月15日,北京未来第一高楼中国尊钢结构工程项目施工全面启动。中国尊位于北京市CBD核心区,地下7层,地上108层,建筑高度528米,建成后,将变成全球上第一个在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建造的、500米以上超高层大楼。项目所采用的智能顶升钢平台,是世界房建施工领域面积最大、承载力最高、大型塔机一体化的超高层建筑施工集成平台。
目前,高层木结构技术还不成熟,案例也较少,制约着木结构的发展。加拿大一直是木结构建筑方面技术的开创者。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校园内的18层全木结构公寓,是目前世界最高的木结构建筑。整个木结构部分只用了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全部完成。
2017年北京市发布:《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
到2018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20%以上。
到2020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
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就是在现代化的工厂,用新生产技术生产,用在建筑所需的建筑构件、部品。例如:外挂墙板、保温墙、预制板、叠合梁、预制楼梯、叠合楼板等等。
实现设计、生产、安装标准化。不仅提高现场施工速度,实现省人工和降低造价的目的,而且用标准化的生产程序保证构件质量。
提高劳动效率。机械化的生产加工,大幅度减少现场工作量和施工难度,节约工期。
环保节能,装配式产生的噪音、烟尘和垃圾小,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工业化的设计和施工节省了大量现场的模板和脚手架,减少了木材的使用量。
北京市首个住宅产业化试点工程:2009 年 5 月 11 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在万科中粮假日风景项目现场,举行了“北京市住宅产业化试点工程”授牌仪式。该项目成为我市首个住宅产业化试点工程。B3、B4 楼建筑面积共8300平方米,采用了保温装饰一体化外墙、楼梯、阳台和空调板等预制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