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路钢构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日期:2024-04-04 来源:媒体资讯

  钢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能力好、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环境污染少及可塑性强等综合优点,应用于如工业生产厂房、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民用住宅、公路铁路桥梁和海洋石油平台等诸多领域。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成批成套地制造,预制好房子构件,直接装配组成。装配式建筑依照结构材料的不同可分为钢结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木结构建筑等,因具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等优点,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通过工业化生产的优势提升效率和品质,通过弹性化的设计满足需求变化,注重使用空间的可变性和持续更新的可能性,延长建筑寿命,从而避免资源浪费,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优势有助于建立符合工业化规定要求的医院、学校、商场、居民中心等公共建筑体系,建造长寿命、高品质的绿色低碳公共建筑。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多项政策。2021年10月,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明确: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和绿色建造方式,快速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全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钢结构住宅,推动建材循环利用,强化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管理。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大力推进城镇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改造,提升建筑节能低碳水平。逐步开展建筑能耗限额管理,推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开展建筑领域低碳发展绩效评估。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建材,推动建筑材料循环利用。根据中国钢结构协会发布的《钢结构行业“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大目标》提出钢结构行业“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到 2025年底,全国钢结构用量达到1.4亿吨左右,占全国粗钢产量比例15%以上,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以上。到2035年,我国钢结构建筑应用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钢结构用量达到每年2亿吨以上,占粗钢产量 25%以上,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逐步达到40%左右,基本实现钢结构建造智能化。

  2022年 1月,住建部印发了《“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 30%以上,打造一批建筑产业网络站点平台,形成一批建筑机器人标志性产品,培育一批智能建造和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2023年 2月,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重磅文件中再次对装配式建筑发展提出明确要求《纲要》精确指出“鼓励企业建立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安装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体系,推行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驻厂监造”等,将装配式建筑作为提升建设工程品质、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的重要内容。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对各行业都做出了部署,提出要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快速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全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钢结构住宅,推动建材循环利用,推进建筑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设,鼓励建设零碳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可见发展绿色建筑和推进建筑节能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建筑领域减碳已成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的新发展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再度明确装配式建筑发展新要求,必将再次推进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朝着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方向深远发展,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产业必将迎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黄金期。

  报告期,多地政府继续针对装配式及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的出台鼓励扶持政策,并加强了政策的落地性。浙江省建设厅在《关于印发2023年全省建筑工业化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全年实现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 1 亿平方米以上,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 34%,建筑工业化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深化钢结构住宅建设……扩大实施范围,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任务实现11个市全覆盖,全年新开工钢结构住宅150万平方米以上。

  2021年12月,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发展规划》: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制造业公司制作效率、产品良品率、能源资源利用率等明显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水平明显提升。

  2023年 12月,工信部联规〔2023〕258号下发《工业与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指导意见》,传统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的主体,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是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关系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为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提出加快数字技术赋能,全面推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大力推进企业智改数转网联。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层次地融合。支持生产设备数字化改造,推广应用新型传感、先进控制等智能部件,加快推进智能装备和软件更新替代。以场景化方式推动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探索智能设计、生产、管理、服务模式,树立一批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标杆。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智改数转网联在中小企业先行先试。完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两化融合、工业互联网等标准体系,快速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等贯标,提升评估评价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工业控制管理系统和数据安全防护,构建发展良好生态。

  公司定位于国家积极鼓励的绿色低碳行业,是建筑业变革的中坚力量,公司将持续改进研发、采购、制造各环节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努力成为技术领先、质量最优、客户最满意的中国最大精品钢结构制造研发基地。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钢结构及配套专业制造商,已经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格局,公司在以钢结构为主体的工业生产厂房、大型场馆、机场、火车站、石化管廊、设备装置、高层建筑、桥梁等诸多钢结构制造领域,具有加工精度高、产品质量优和交货能力强等核心优势。

  紧紧围绕公司战略规划和经营发展目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5.3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6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纯利润是 11.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74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 4.72%。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是报告期内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产能及新建生产基地产能逐步释放。公司新签销售合同总共约297.12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18.25%;2023年钢结构产品产量448.80万吨,较2022年同期增长28.40%。

  公司主要是以钢结构及配套产品制造业务为主、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工程业务为辅。随公司十大钢结构生产基地的陆续扩建、投产以及装备数字化升级、生产智能化改造和智慧信息化建设等,公司的钢结构产能将逐步提升、生产效率将进一步提升、交货能力及成本控制能力将进一步加强。

  公司的基本的产品为钢结构产品及其围护类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工业生产厂房、大型场馆、机场、火车站、石化管廊、设备装置、高层建筑、桥梁等诸多领域,是国家大力提倡的节能环保型绿色建筑,可以轻松又有效地减少资源消耗、减少用工人数、减少建筑扬尘及提高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率等,为“碳中和”“碳达峰”贡献力量。

  1、继续专注于钢结构领域的高端制造:公司充分的发挥制造基地全国布局、公司统一销售、统一采购、统一技术、统一信息技术平台、生产统一调度等优势,与中建、中冶等总承包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加工精度高、制造难度大、工期要求紧的钢结构订单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比如 2023年承接的深圳***项目、云南***钢结构项目、***有限公司10GW切片及10GW电池项目、华东芜湖***项目、广州***项目电芯车间项目、***市硅能产业园项目、四川***太阳能项目、晶科***项目、山东***项目、新桥***汽车产业园项目、宁国新能源项目等,这类业务都有工期短、制造难度大等特点。

  2、继续发展钢结构配套产品:公司的钢结构配套产品有钢筋桁架楼承板、C/Z型钢、聚氨酯复合板等绿色建材,丰富产品线,提高竞争力,实现钢结构及其配套产品一站式采购。

  1、持续提高公司智能化制造水平,利用工业网络技术有效打通智能设备与公司信息化管理系统之间的连接,不断推动装备智能化进步,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及劳动强度,提升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

  2、持续提升公司信息化管理上的水准,实现公司一体化的集成管理,逐步的提升管理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增强钢结构制造方面的成本及规模优势,不断丰富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的关联产品,提高协同效应。

  3、持续降低公司的采购成本,公司与国内原材料供应商签订了长期合作采购协议,确保公司产品质量以及采购成本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公司的采购议价能力。随着公司多年的努力和储备,不断的提升公司产品质量,降低管理成本及快速交货能力等优势,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一个最具备竞争力的生产研发基地,成为最值得信赖的最具竞争力的钢结构及相关配套产品供应商。

  公司于2011年1月18日在深交所上市,上市后公司在品牌知名度、管理水平上均有很大程度的提升,特别是近几年来公司逐步确立了以钢结构加工制造为核心、其他业务相辅助的经营战略,先后投资建设了十大钢结构生产基地,产能逐年提升,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公司的钢结构产品已列入越来越多业主方及总包企业的指定采购产品名录。公司是国内首批国家装配式住宅示范基地,参编了中国第一部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标准,是国内第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承建企业、建筑钢结构行业双百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中国民营制造企业500强企业排名404位。

  一直以来,公司非常重视智能化改造技术,2021年公司已专门成立了智能制造研发团队。近年来研发或引进了包括全自动钢板剪切配送生产线、智能高功率平面激光切割设备、智能四卡盘激光切管机、智能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智能型钢二次加工线、BOX生产线、楼梯和预埋件智能焊接生产线、智能工业焊接机器人、便携式轻巧焊接机器人及自动喷涂流水线、从钢结构制造到钢结构智造、打造精品钢构:公司一直致力于智能化装备的进步,2023年研发了“轻巧弧焊机器人智能焊接系统”,具备了地轨式免示教智能焊接工作站的集成能力。现公司十大生产基地已投入使用了小部分鸿路轻巧智能焊接机器人与自己集成的地轨式免示教智能焊接工作站,为公司的下一步通过智能化提升产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打下了基础。

  2、激光智能切割设备提高了产品质量:公司已逐步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激光智能切割设备无缝对接,实现数字化互联,杜绝了人为出错,保证了下料切割的零偏差,产品品质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3、建设数字化人员管理平台,具备了追溯定位能力:数字化人员管理平台的建设,精准实现了每位员工的工时考勤管理,减少了每位员工的打卡次数。可视化人员精准定位每位员工在其责任区域的工作轨迹,具备可追溯定位能力。

  4、公司自主研发的“鸿路智造”小程序,提高了制造工厂与工程现场无缝对接水平:公司所有项目的物流车辆信息、核验工作、项目生产数据都通过“鸿路智造”,客户可通过手机小程序实时查询工厂各工序生产进度(件数,吨位)以及出入库数据、随车资料,可实时查询物流车辆的位置以及项目的可视化进度模型。

  5、详图深化和焊接技术优势:在中高端钢结构产品的制造过程中,详图深化技术、焊接技术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在订单接洽阶段,详图深化技术水平是客户考察、挑选合作钢结构企业的关键因素;在工程实施阶段,制造加工能力及焊接技术水平是决定钢结构件精度并间接决定钢结构工程实施进度、质量的关键因素。自2021年开始,公司通过打通3D建模软件与公司项目管理平台之间的信息通道,实现全部制造项目从订单跟踪报价、合同管理、详图深化、物资管理、

  生产进度管理及质量管理等生产全过程管理,并通过轻量化处理软件及二维码溯源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扫描构件上的二维码查看构件的生产、材料信息及详细的构件安装及定位信息,大大方便了用户的管理及安装工效。

  1、完善的配套工厂优势:通过配套工厂,减少外协或外购半成品,提高生产效率,建立成本竞争优势。如直缝埋弧焊管生产线、开平剪切线、焊丝生产线、热镀锌生产线等都是绝大部分同行业企业需要外协的。

  2、钢结构及其配套产品一站式采购优势:充分发挥钢结构及其配套产品的相互协同效应,实现“打造一站式钢结构及其配套产品采购平台”的经营战略,建立公司的产品竞争优势。在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提升了钢筋桁架楼承板、C/Z型钢等配套产品的产能。

  3、统一生产调度的优势:公司拥有安徽合肥、下塘、涡阳、金寨、宣城、颍上、蚌埠、河南汝阳、重庆南川及湖北团风等十大生产基地,各生产基地的布局合理、产能大,公司统一生产调度的管理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大项目多基地协同制造快速交货优势;

  4、部品部件产品的专业化优势:凭公司生产基地集中度高的特点,公司在原有产品基础上实现了更细分的部品部件的专业化:气楼、系杆、箱形柱、工角槽、智能型材二次加工厂等都进行了进一步地细分,将非标准化的工程材料最大限度地实现细分产品标准化,更有效地提高自动化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公司的规模化制造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2023年承接的云南***项目4.6万吨,制作工期为60天;宁国***项目1.3万吨,制作工期为40天;肥西***项目约3.5万吨,制作工期为30天; 淮安***(二期)1.37万吨,制作工期为20天;淮安***(三期)1.1万吨,制作工期为15天;年产8GW高效电池和组件生产项目1.16万吨,制作工期为25天;东台***项目1.6万吨,制作工期为45天;深圳***项目1.3万吨,制作工期为50天;四川***项目1.6万吨,制作工期为40天;山东***项目1.8万吨,制作工期为50天;二十冶***项目1.6万吨,制作工期为40天;上海***项目约1万吨,制作工期为35天;北京***项目1.5万吨,制作工期为60天等以上项目的快速交货获得了客户的广泛好评。此类项目质量要求高、工期要求紧,充分体现了公司在快速交货方面的核心竞争优势。

  鉴于公司每月比较稳定和较大的采购需求量,可以为钢厂、涂料等供应商的生产提供助力,所以与国内一流钢厂以及涂料供应商合作较为紧密。报告期内,公司已经与国内原材料供应商宝钢、马钢、沙钢、宝武钢铁、安阳钢铁600569)等许多重要的钢铁厂成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公司与佐敦、PPG等一流品牌油漆供应商成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公司与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强强联合,提升供需两端联动水平,打造高效协同竞争优势,确保公司产品质量以及采购成本的竞争优势。

  加强采购平台的建设,提高公司采购效率,不断优化推广电子采购竞价平台和微信公众号鸿路采购物流平台,扩大供应商范围和提高供应商关注度,降低采购成本。

  鸿路项目信息管理平台反映合同、收付款、采购计划及到料状况、成品收发存、发货计划、生产计划及生产进度等信息,为项目履约提供保障。以项目为核心,将企业的人、财、物、信息、流程整合在统一的平台上,实现了经营管理模式统一。

  公司所有基地的物资都由公司总部统一采购,规模化采购提高公司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实现统一调配可以加快物资的周转及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采购成本,有效控制产品质量。

  公司致力于钢结构制造,自主研发了一套可复制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确保产品质量和项目的按时履约,是实施多基地生产的必要条件。公司信息化系统以“项目管理平台”为核心,与OA、HR系统、NC系统互联互通,开发了报工质检、鸿路智造小程序,通过小程序能清楚追溯到每根构件每道工序谁生产的、谁检验的,也清楚自动核算了每个班组每天的计件工资,并且每天自动推送班组长手机,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同时建设了公司统一的管理考评、管理日志、统一排产、统一下料等管理系统。

  公司的董事会和管理层普遍具备多年相关行业从业经验或多年管理经验,能够快速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应经营策略,提升公司的整体经营能力。公司产能快速增加需要大量的工厂管理人员及技术工人,生产效率的提高需要人与人之间及人与设备之间的长时间磨合,所以员工的稳定以及素质的提高尤其重要,为此公司已经逐步建立起一套比较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

  公司的基层管理人员主要从公司内部选拔,外部人才作为补充。通过公司比较健全的绩效考核机制、未位淘汰制度及公平公开的人才选拔机制等,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公司基层管理人员的选拔机制。

  吸引人才:利用公司的人均产量高带来的高收入、有吸引力的上升空间,吸引大批的技术工人加盟公司。

  合作培养:通过与职业技术学校的合作定向培养焊接、自动化控制等技术工人,增加当地就业,达到公司、政府、学校、学生等多赢的局面。

  报告期内,公司全员上下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统筹做好产量、质量、安全、环保、降本增效、信息化建设以及设备智能化改造升级等各项工作。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35.3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74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72%。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产能及新建生产基地产能逐步释放。2023年新签合同总共约297.12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18.25%。2023年钢结构产品产量448.80万吨,较2022年同期增长28.40%。

  (1)专注于钢结构的高端制造:对加工精度高、制造难度大、工期要求紧的钢结构制造类订单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自2016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合理布局生产基地,报告期末年产能已达到500万吨。

  (2)加大研发投入,通过生产工序的智能化改造提高公司产品质量及成本竞争能力

  今年来公司继续加大了对研发的投入,报告期内研发或引进了包括全自动钢板剪切配送生产线、智能高功率平面激光切割设备、智能四卡盘激光切管机、智能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智能型钢二次加工线、BOX生产线、楼梯和预埋件智能焊接生产线、智能工业焊接机器人、便携式轻巧焊接机器人及自动喷涂流水线等先进设备,加快了对钢结构生产工序的智能化改造,加快了对钢结构生产工序的智能化改造。

  公司对所有生产基地都建立了重度垂直的管理体系,通过完善各部门制度、流程以及信息化建设,发挥集团技术、招标采购、生产及项目履约等方面的管理优势,提升公司对各基地的深度管控能力。

  公司致力于钢结构制造,自主研发了一套可复制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确保产品质量和项目的按时履约,是实施多基地生产的必要条件。信息化系统以“项目管理平台”为核心,与OA系统、HR系统、NC系统互联互通,开发了报工质检、鸿路智造小程序,通过小程序能清楚追溯到每根构件每道工序谁生产的、谁检验的,也清楚自动核算了每个班组每天的计件工资,并且每天自动推送班组长手机,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同时建设了公司统一的管理考评、管理日志、统一排产、统一下料等管理系统。

  在我国,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是国家大力推广的新兴产业,因其市场容量大,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公司的钢结构制造业务及钢结构工程业务已随之进入平稳发展期。公司利用深耕钢结构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沉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保持在钢结构装配式制造等领域技术全国领先的地位。一方面提高钢结构制造的产能利用率;另一方面持续加快智能化改造步伐,确保产品的质量稳步提升,在质与量二端同时发力,同频共振,相互促进,起到明显的协同效应。

  (1)向市场要效益:全面实施以经营效益为主导的全新经营考核体系,更加注重订单质量,鼓励多承接技术门槛高、竞争对手少、毛利率高的钢结构绿色建筑 订单。全面关注项目进度计划、技术支持、构件运输计划、售后管理关系的维护、项目决算及收款,重点考核项目回款及项目利润。

  (2)向生产管理要效益:通过加快实施钢结构生产线关键工位的智能化改造来进一步降低用工人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等来增加生产效益,同时实施工厂公司化模拟考核,对制造体系质量、产量、物资周转、生产成本全面考核,推行工序结算制等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广大生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3)向智能制造要效益:加大研发的投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提出“钢结构制造”向“智能制造”打造精品钢构,是公司全新的经营理念。在钢结构智能制造中能有效解决未来几年的生产成本控制及生产效率问题,在绿色智能建筑中有利于公司从一个传统的钢结构及围护产品生产商,向钢结构智能制造商转变,通过智能制造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及经营效益。

  放眼未来,公司的远景发展战略:不断巩固在钢结构制造领域的竞争优势,不断增加钢结构配套产品的产能,提高协同效应,增加利润来源,增强企业抵御各类风险的能力,并充分利用装备智能制造改造、智慧信息建设优势抢占市场先机,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增加动力。心无旁骛,聚焦主业,持续在钢结构制造领域深耕细作,努力打造成为最具备竞争力的钢结构生产与研发基地,成为最值得信赖的、最具竞争力的钢结构及相关配套产品供应商;成为技术领先、质量最优、客户最满意的中国最大精品钢结构制造研发基地。

  随公司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以及公司在创新研发方面形成的技术积累,公司的经营能力未来也将进一步得到增强,收入、盈利水平有望加速增长。在公司经营管理发展战略指引下,2024年公司将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技术、规模、资质和与品牌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开拓市场,创造利润。为实现2024年度经营目标拟采取以下策略和行动:

  (1)强化与优质客户的深度合作:公司将不断与国内大量的优质客户深度合作,公司已与中建、中冶等大型央企、国企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

  (2)利用现有产能,提高生产效率。稳妥推进新基地建设:随着各生产基地的产能陆续释放以及部分新厂房的投产,为公司业绩的增长后劲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稳步有序开展生产基地的建设,公司2023年产能约500万吨,钢结构生产量为448.80万吨。

  (3)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管理成本:公司通过高度集中的管理、专业化生产、智能化制造及信息化管理等优势,继续扩大成本优势,在保证公司产品较强竞争力的同时,提升产品的盈利能力。

  (2)公司将采取流动资金贷款、开具银行承兑汇票、保函、国内信用证等多种融资方式。2023年度,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向相关商业银行申请总额为人民币135.09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为公司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3)公司积极研究各类融资政策,适度增加固投项目长期贷款,调整优化公司负债结构,降低公司偿债风险,适时开展公司债、股权融资等融资手段。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厂房、大型场馆、机场、火车站、石化管廊、设备装置、高层建筑、桥梁等诸多领域,公司的业务发展与宏观经济景气程度、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及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等直接相关,亦受工业化、城镇化等因素的长期影响。尽管工业化、城镇化等因素将对我国钢结构行业形成长期支撑,但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也在不断调整,该类调整将可能影响钢结构行业发展,并可能造成公司主营业务一定程度的波动。公司未来将及时对国家宏观经济及市场情况的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对市场的调研和分析,适时调整经营策略。

  公司钢结构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钢材,钢材价格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影响,价格走势存在一定波动。虽然公司产品以成本加成方式定价,但是未来国内钢材价格若发生持续大幅波动,将给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各地出现了劳动力紧缺的情形,对生产、制造、施工类企业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公司所从事的钢结构制造业也存在着由于用工紧张导致公司人力成本上升或由于用工短缺而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公司为积极应对上述风险和挑战:①公司通过富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体系和富含文化底蕴的制度来吸引、团结、激励员工;②大力提升产品的智能化制造程度,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用工人数,提高生产效率;③在企业内部持续开展岗位工种专业技能培训,自行培养符合公司需求的焊接等各工种人才。

  在我国,钢结构制造业以及钢结构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促使该行业不断有新的厂家涌入,既有新建厂商,也有从相关行业转产过来的生产企业。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的钢结构企业已达数千家,但绝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年产10万吨以上的企业比较少,行业集中度较低,根本原因是小型钢构制造企业进入的门槛不是很高。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如果公司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效地控制成本、提高品牌影响力,公司将可能面临由于市场竞争带来的市场占有率及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随着公司新建项目投产,公司的钢结构制造能力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公司持续强化成本控制,优化业务流程,从公司内部挖掘盈利潜力。

  公司在建及已经完成建设的共有十大生产基地,2023年公司钢结构产品产能已达500万吨/年,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①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大,在经营回款不畅的情况下,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现金流产生一定的影响;②新建生产基地业务不饱和,达不到预期的效益等。

  曾经分红近百亿,如今却成“铁公鸡”!年内首份利润分配问询函下达,公司改口每股分0.1元!最新筹码集中股来了,多股持续集中

  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以系统协同改革构建现代金融体系

  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以系统协同改革构建现代金融体系

  贵州茅台: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9.16%,拟10派308.76元

  已有275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2.09亿股,占流通A股42.04%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6.74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觉得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

  • 官方公众号

    官方客服

    版权所有© 小九直播全站下载官网

    联系电话:0791-88638039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迎宾北大道361号 

    备案号:赣ICP备18014990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