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发展状况及行业前景分析

发布日期:2023-11-26 来源:精品工程

  “十三五”期间,我国建筑业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全国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5.1%,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 6.9%以上,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额年均增长12.5%,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 24.1%,工程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等工程咨询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均超过 15%。

  2020 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达 26.39 万亿元,实现增加值 7.2 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7.1%,房屋施工面积 149.47 亿平方米,建筑业从业人数5,367 万人。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作用慢慢地加强,为促进经济稳步的增长、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我国建筑业公司制作和经营规模的逐步扩大,建筑业总产值持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21 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93,079.31 亿元,同比增长 11.04%;完成竣工产值 134,522.95 亿元,同比增长10.12%;签订合同总额 656,886.74 亿元,同比增长 10.29%,其中新签合同额344,558.10亿元,同比增长 5.96%;完成房屋施工面积 157.5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 5.40%;完成房屋竣工面积 40.83 亿平方米,同比增长 6.09%。

  截至 2021 年底,全国有施工活动的建筑业企业 128,746 个,同比增长10.31%;从业人数 5,282.94 万人,同比下降 1.56%;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 473,191.00 元/人,同比增长 11.89%。

  自2010年以来,全国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始至终保持在6.6%以上。2019 年全国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了 7.16%的近十年最高点,在 2015、2016年连续两年下降后连续三年出现回升,2021年全国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 7.01%,建筑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稳固。

  2010年至 2021年,我国建筑业累计签订合同额从 17.26万亿元增长至 65.69万亿元,平均年增长率为 14.37%,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从 11.04 万亿元增长至34.46万亿元,平均年增长率为 12.61%。

  建筑业的运行与固定资产投资紧密关联。建筑业是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就业容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全社会 5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要通过建筑业才能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或使用价值,2020 年建筑业增加值已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7.15%。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迅速增加,我国建筑业亦保持了持续增长态势。

  2010年至 2021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始至终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呈放缓趋势,同时建筑业总产值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近年来呈现逐年扩大态势,2021 年达到 53.82%。

  (1)资产负债率较高。目前,建筑行业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资产负债率中等水准在 80%左右。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有其特殊的行业背景,主要是建筑类企业工程建设所需资产金额的投入大、项目周期长、工程款支付进度慢等现象造成企业资金投入和收回之间有时间差。

  (2)行业发展方式粗放。我国建筑业大而不强,仍属于粗放式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规模化程度低,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和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现代化程度不高,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不足,市场同质化竞争过度,企业负担较重,制约了建筑类企业总体竞争力提升。

  (3)区域市场进入壁垒逐渐取消。在北京、上海、广东、西北等重要建筑市场,市场准入门槛已大幅度的降低。如在北京,针对外地进京施工公司的管理,管理当局监管重点由前置准入把关变成后置跟踪管理,只要持有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资质等级证书、所属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出省施工证明等资料,经省驻京办登记备案后,即可到北京市建委进行网上登录,建立企业管理档案,立即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

  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特定阶段和未来较长时期内稳步增长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决定了建筑业正处于快速地发展的时期。新型城镇化、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形成建筑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宝贵机遇。根据《建筑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我国政府各类资本预算,我国未来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领域包括:

  (1)城镇化进程中的房屋建设。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 2021 年末,我国城镇非流动人口 91,425 万人,非流动人口城镇化率为 64.72%,比上年末提高0.83 个百分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 年)》指出,预计到 2030 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 70%,中国总人口将超过 15 亿人,届时居住在城市和城镇的人口将超过 10 亿人。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居民意味着有必要进行包括城镇住宅、城市商业、公共场馆等在内的大量房屋工程建设。

  (2)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国家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加快新型基础设施、交通强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将加快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建设,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将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督管理体制,激发国有企业的市场活力;将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构建一流营商环境,深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等。

  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到 2035 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相互连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支撑“全国 123 出行交通圈”,也就是都市区 1 小时通勤、城市群 2 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 3 小时覆盖。要支撑“全球 123快货物流圈”(国内 1天送达、四周的国家 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 3 天送达)。《规划纲要》还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

  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全面建成交通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好先行。2021 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外发布,市政公用工程领域的建筑企业将获得更多业务订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出《绿色建造试点工作方案》,选取湖南省、广东省深圳市、江苏省、常州市共 3 个地区开展绿色建造试点,同时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作为此次开展绿色建造试点的两个子领域。

  (3)环保工程建设。“十四五”规划对“十四五”时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明确的目标。生态环境保护投资是“十四五”期间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投资的重点领域,也是建立政府投资引导、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的急需领域。环保行业在政策的持续加码扶植下,延续高景气度。随着“水十条”、“大气十条”的细化落实及“土十条”的出台,“十四五”期间环保领域投资将大幅增长。

  2022 年 1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快速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环境基础设施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础保障,是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要注重系统谋划、统筹推进,适度超前投资建设,提升城镇环境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推动共建共享、协同处置,以城带乡提高环境基础设施水平。

  到 2025 年,城镇环境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和水平要得以显著提升,要加快补齐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短板弱项,构建集污水、垃圾、固态废料、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回收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到 2030 年,要基本建立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环境基础设施体系。随着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的提高,环保产业跨越式发展,全社会环保投资总额从“十二五”期间的 4.17 万亿元提高到“十三五”期间约 17 万亿元。而未来十四五期间,环保投资有望继续爆发式增长。

  党的十九大报告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国家的经济已由快速地增长阶段转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攻关期。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建筑业在过去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基础上,面临着技术进步、PPP、“一带一路”、乡村振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时代,技术进步是大势所趋。建筑企业要不断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提升行业信息化程度,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上的水准、集成化交付能力,促进工程建设项目的效益和效率的提升。

  PPP 模式中建筑企业作为社会资本方要全程参与项目规划设计、投融资、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等项目生命周期管理,使得企业由原来单一的施工承包商向投资商等多重角色转变,对传统建筑企业以施工总承包为主导的业务模式构成了挑战。但 PPP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方向,未来大规模推广仍是发展的新趋势,建筑企业尤其是建筑央企借助较强的融资能力和施工能力可在 PPP 项目项下逐步加强建设和运营管理能力,提升竞争力。

  建筑企业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城市综合开发等方面面临广阔的市场需求,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一方面有助于推动建筑企业内部管理模式与机制的市场化、国际化改革,另一方面需控制工程承包和国际项目投融资风险,不断的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严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黑土地保护工程,确保种源安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深入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非流动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 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以田园综合体和特色小镇建设等为平台,建筑企业在乡村振兴道路上面临广阔的发展机遇。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含 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涉及到通信、电力、交通、数字等多个社会民生重点行业。上述工程发展仍需要依靠如建筑施工、工程机械等多类传统行业的支持,新基建的全力发展将带动建筑行业需求。“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大目标纲要明白准确地提出“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要求“围绕强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布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工信部最新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底,我国累计建成并开通 5G 基站 142.5 万个,建成全球最大 5G 网。全年 5G 投资 1849 亿元,占电信固定资产投资比达 45.6%。预计“十四五”时期,新基建投资规模整体将超过15万亿元。

  • 官方公众号

    官方客服

    版权所有© 小九直播全站下载官网

    联系电话:0791-88638039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迎宾北大道361号 

    备案号:赣ICP备18014990号-1 网站地图